![]() |
|
中國馬鈴薯網(www.tnc-fulda.com)訊 12月12日,在群山深處的四川省涼山州金陽縣馬依足鄉(xiāng)迷科村,村民賈巴拉打填了40多張烏洋芋快遞單,其中不少訂單來自省外。今年22歲的賈巴拉也是村里迷科烏洋芋合作社社員,專門負責給網購顧客發(fā)貨。
據了解,自7月上線以來,當地烏洋芋網上銷售已達8000多單。銷售空間延展的同時,迷科烏洋芋身價也在飆升。當前,迷科烏洋芋網上售價每公斤16元,收購價每公斤也有5元。然而,更早之前,4角錢一公斤也沒人要。迷科烏洋芋,究竟如何走出深山,賣起了價?烏洋芋在當地確實太普通。迷科村平均海拔接近3000米,土地貧瘠,只出產土豆和玉米等作物。但是這里的土豆皮是紫色的,部分肉質也呈紫色,當地人稱為烏洋芋,口感好,而且營養(yǎng)價值高。據中國測試技術研究院檢測結果顯示,迷科烏洋芋富含多種微量元素,屬于富硒食品。并且當地烏洋芋進行了有機認證。
農產品變商品,必須要有品牌。首先得有商標。迷科村去年注冊了“迷科烏洋芋”商標。人靠衣裝馬靠鞍,僅產品包裝盒就設計了6款。去年開始,迷科村想方設法“吆喝”起來,網上搞直播,還邀請當地彝族女老師擔任形象代言人,拍攝的短視頻在各大平臺推廣。隨后還獲得“四川扶貧”集體商標標識用標授權,并闖進機關、高校和商超,知名度大大提高。線下,通過對口幫扶單位“以購代捐”;線上,進駐各大電商平臺,從去年秋天開始,迷科烏洋芋銷量跑出“加速度”,一年賣出了幾十萬公斤。為保證品質,延長銷售期,村里又爭取到保險公司50多萬元捐贈,建起儲量20萬公斤的凍庫。為防范自然風險,去年村里為2000畝烏洋芋買了農產品保險,還建起噴灌配套水系,即便遇到旱災也可確保收成。一套組合拳打下來,迷科烏洋芋不僅牌子更響,品質和產量都更有保障。
“賣了10萬元了!”提起今年的收成,27歲的迷科村村民波比楊軍笑得合不攏嘴。今年他家種了近30畝烏洋芋,收了4萬多公斤,目前已賣出一半,收入10萬元。不只是他一家。今年,迷科村烏洋芋種植面積超過 1000畝,除去留種和自己食用,預計有75萬公斤可投入市場銷售,僅此一項,就能帶來近400萬元的收入。喜悅背后有煩惱。迷科烏洋芋“火了”,周邊種植的洋芋也悄悄在市場打起了“迷科烏洋芋”旗號。好不容易打出的品牌,不能這么毀了。于是,當地成立迷科烏洋芋合作社,產品由合作社統(tǒng)購統(tǒng)銷,以此防止其他洋芋“冒充”。合作社還建起溯源體系,每個迷科烏洋芋都有一個二維碼,手機一掃,生產地、生產者等信息一目了然。再過幾天,迷科村村民將迎來一年中最繁忙的時刻——種下一顆顆烏洋芋的同時,也種下致富的希望。
?。▉碓矗核拇ㄈ請螅驹瓨祟}:迷科烏洋芋出深山:從爛在地里沒人要到每公斤16元不愁賣】
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